插图一
插图二
邓颖超(1904-1992),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妇女运动先驱,周恩来总理的革命伴侣。她毕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以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和卓越的领导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1919年,15岁的邓颖超投身五四运动,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以激昂的演讲唤醒民众觉醒。1925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早期妇女运动的旗帜性人物。从天津女师的学生领袖到国共合作时期的妇女部骨干,她以智慧和勇气冲破封建枷锁,推动妇女解放与民族救亡紧密结合。
邓颖超与周恩来的革命爱情被誉为“革命者的浪漫典范”。长征途中,她以病弱之躯跨越雪山草地;抗战时期,她辗转武汉、重庆等地组织妇女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中,她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无论顺境逆境,她始终与周恩来相互扶持,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前途,诠释了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坚守。
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历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她主持起草新中国首部《婚姻法》,倡导“男女平等”写入宪法;晚年仍心系儿童福利与残疾人事业,推动建立中国第一个儿童少年基金会。她以“人民公仆”自勉,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深入群众的作风,展现了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
邓颖超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生动写照。她的故事被收录于高校党史教材,多地高校通过主题党日、话剧展演、读书会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感悟其精神品格。“邓颖超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在于: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勇担社会责任。正如她在寄语青年时所说:“希望你们像松树一样,经得起风雨,扛得起重任。”
邓颖超用一生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她的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无悔青春。高校党建工作者表示,将进一步挖掘红色人物资源,以邓颖超等革命先辈为镜,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党员。
(文/李一白 图/李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