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习园地

秋季高发传染病预防指南,守护你的健康!

日期:2025-09-02 点击:

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各种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为了让大家能健康度过这个季节,膳食服务中心特意整理了呼吸道和消化道两类高发传染病的预防科普知识,快和身边人一起学习起来吧!

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易受刺激,抵抗力下降,流感、普通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趁机 “作乱”。

流行性感冒

疾病特点

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 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咽痛等症状,症状比普通感冒更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部分人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1.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尤其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尽早接种。

2.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通风 30 分钟以上,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4.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若必须前往,务必佩戴好口罩。

5.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进行 3-5 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普通感冒

疾病特点

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传染性相对较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等,一般无高热或仅低热,多数人一周左右可自行痊愈,较少引发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1.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受凉导致抵抗力下降。

2.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良好状态。

3.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 1500-2000 毫升,保持呼吸道湿润。

4.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橙子、苹果、菠菜等,为身体补充营养。

消化道传染病

秋季食物易变质,若饮食卫生不注意,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就可能找上门。

诺如病毒

疾病特点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播。感染后常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人伴有低热、头痛等,儿童患者呕吐症状更明显,一般 1-3 天可自行恢复,但老人、婴幼儿等人群可能因腹泻导致脱水。

预防措施

1.严格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类海鲜(如牡蛎、扇贝等),必须彻底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喝生水,饮用烧开后的水或合格的瓶装水。

2.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食材前后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清洗双手,至少揉搓 20 秒。

3.若家人感染诺如病毒,应及时隔离,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处理,避免病毒扩散;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衣物等也要单独清洗消毒。

4.餐厅集体用餐场所,要加强食材采购管理和餐具消毒,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细菌性痢疾

疾病特点

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想拉却拉不尽的感觉),严重者可能出现高热、抽搐、休克等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转为慢性菌痢,反复发作。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腐烂的食物,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去皮。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避免用脏手接触食物。

3.做好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环境。

4.若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同时做好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