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习园地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丨这份食物过敏防护指南,请收好!

日期:2025-07-08 点击: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每年的 7 月 8 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和控制过敏性疾病。作为膳食服务中心,我们深知食物过敏对大家健康的影响。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食物过敏相关知识,守护大家 “舌尖上的安全”。

过敏性疾病,离我们有多近?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疾病,也是 18 岁以下青少年的第三大疾病。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全球约有 22% - 30% 的人曾被过敏问题困扰,也就是说,每 5 个人中就可能有 1 个正在与过敏抗争。从皮肤瘙痒、红肿,到呼吸道的喷嚏、咳嗽,再到严重时可能引发的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过敏的症状多样且危害不容小觑。而在众多过敏诱因中,食物过敏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

这些 “危险食物”,你都认识吗?

在日常生活中,有 8 类食物堪称过敏 “重灾区”,约 90% 的食物过敏都由它们引起:

牛奶:不仅是鲜奶,许多糕点、冰淇淋、巧克力等加工食品中也含有牛奶成分,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症状多表现为呕吐、腹泻、皮疹等。

鸡蛋:尤其是蛋清,含有卵清蛋白等致敏原,过敏者食用后可能出现口腔瘙痒、喉头水肿等症状。

花生:作为坚果类过敏的 “主力军”,花生过敏反应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过敏性休克。

坚果:如杏仁、核桃、腰果等,其过敏原稳定性强,即使经过高温加工,仍可能导致过敏,轻者出现皮肤过敏、胃肠道不适,重者会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

鱼类:常见的如鳕鱼、三文鱼等,鱼肉中的某些蛋白质会让过敏人群出现皮疹、腹痛、哮喘等症状。

贝类:包括虾、蟹、牡蛎等,是海鲜过敏的高发品类,过敏症状除了皮肤和胃肠道反应外,还可能伴有呼吸道症状。

大豆:在酱油、豆腐、豆浆等常见豆制品中广泛存在,过敏者可能出现皮肤潮红、湿疹等症状。

小麦:除了面食,一些酱料、饮料中也可能含有小麦成分,过敏反应多表现为呕吐、腹痛、荨麻疹。

此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 “隐形过敏原”。比如,水果表面的绒毛、蔬菜中的天然生物碱,以及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都可能成为引发过敏的 “导火索”。

科学应对食物过敏,这样做!

明确过敏原:如果怀疑自己对某种食物过敏,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液检测等方法,准确找出致敏原,做到 “知己知彼”。

学会看食品标签:购买食品时,仔细阅读配料表,警惕含有过敏原的成分。对于标注 “可能含有 ×× 过敏原” 的食品,过敏体质者要谨慎选择。

合理饮食:一旦确定过敏原,应严格避免食用相关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 和 ω-3 脂肪酸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深海鱼类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抗过敏能力。

外出就餐要注意:外出就餐时,主动告知服务员自己的过敏情况,询问菜品的食材和烹饪方式。避免选择可能含有过敏原的 “隐藏菜”,如用海鲜高汤烹制的素菜。

应急处理:对于严重过敏体质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如 “肾上腺素笔”),并告知身边的人使用方法。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意识模糊等严重过敏反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尽快就医。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让我们一起关注过敏问题,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和应对食物过敏,享受健康、安心的每一餐!